除去小學時學校組織觀看的感動中國式電影外,我第一部去影院觀看的電影是韓寒導演的《乘風破浪》,票根已遺失,當時同遊的友人,如今也除了佔據彼此微信聯繫人的一席之地外,再無其他聯繫。

在我的小學時代,沒有手機,獲取信息的方式只剩下電視,或者雜誌。能自由地看電視是我童年時的夢,既然是夢,就說明它沒有成為過現實,哪怕一天。最常翻閱的雜誌,除了漫畫相關外,娛樂最多。哪位歌手組合出了新歌,哪個星座對應哪個答案。 ——這些無聊是構成我的一部分。

提到以上,是因為我試圖回憶出我是從哪得知韓寒這個名字,但結局顯而易見,只記得他在我心裡的形像是反叛的。 「反叛」?這對一個自小難出家門,甚至被親戚調戲為籠子裡的豬的小孩來說,是一個遙不可及又危險迷人的詞彙。

今日的主流觀點,總會用轉折句來評價韓寒,神話他的過去,寬恕他的現在,哀嘆他的未來。從一而終變成了不思進取,有所不同又成了投機取巧,只有一死了之,才能乞得異口同聲的惋惜。

一個人是永遠無法理解另一個人的,隨著年長,我越來越體會到這一點。無論是愛人、友人亦或是親人,永遠都不能感同你的身受,就像裹了層層冬衣,你們能擁抱取暖,但永遠也不知道對方有多冷。

我喜歡《四海》,十分喜歡。比起之前的幾部電影長片,這顯然是更韓寒的表達。他從來都不是一個喜劇導演,幽默只是他消解悲觀的手段,並不是他的底色。我喜歡這來之不易的真身,更偏愛糖衣砲彈下的苦澀,關於這部電影最好的解讀,最好的感受,韓寒早在上映當天就發佈在 新浪微博 上:

這部電影前後用了兩年多,是積累創作了很多年才能得到的表達機會,我覺得那些克制與張揚,片刻的歡愉與永恆的憂傷都在裡面燃盡了。是的,表達是一種珍貴的慾望,互相表達更是。
這是一部看著熱鬧,但挺孤單的電影,我嘗試給它包裹了很多動作和喜劇的糖衣,它也許會讓你歡笑很多次,可最終,它是惆悵憂傷的。在後期以及拍攝過程中,我努力過很多次使其徹底鼓勵人心和歡暢,就像生活裡,我一直告訴自己要做一個快樂的人啊,也希望身邊的朋友可以深受感染。但我沒有做到。

Only Fools Rush In,或許只有傻瓜才會喜歡這部電影。

但我不介意當一個傻瓜。